酱酒文化
一、酱酒最早记载
从茅台考古发掘出的汉代的提梁灌,提梁壶等酒具,说明在二千多年前,这里的居民已熟练地掌握了发酵酿酒技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茅台作坊不下二十家,特别是在万历一朝,出现了独具特色的"回沙工艺"(酱香型白酒的重要酿酒工艺),酿酒作坊也在赤水河边上风上水的杨柳湾一带陆续新建起来,这在茅台现存最早的明代中有所记录。
二、酱酒来源
贵州省遵义地区仁怀市茅台古镇一带早在公元前135年就生产出令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这便是酱香型白酒茅台酒的前身。黔北一带水质优良,气候宜人,当地人善于酿酒,前人把这一带称为"酒乡",而"酒乡"中又以仁怀市茅台镇的酒最为甘洌,谓之"茅台烧"或"茅台春"。茅恒酒业源恒兴烧坊而传承于酱门后传。
三、酱酒“三烧房”
同治一年(1862年)茅台酒坊在旧址上开始重建"大和烧房",这以后的发展主要有三家作坊,名叫"烧房",最先开设的是"成义烧房",其次是"荣和烧房"、"恒兴烧房"。
四、荣获国际金奖
1915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在旧金山举行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成义'、"荣和"(华茅和王茅)两家的酒作为名优特产送展,当时农商 部来加区分,一概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送出,统称"茅台酒",展会上茅台酒以其特有的优点征服了各国的评酒专家,被誉为世界名酒,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从此蜚声中外。获奖后王茅和华茅为国际金奖的所属争执不下,县商无法裁决,官司打到省府,1918年由贵州省公署下文调处:两家均有权使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字样,奖牌由仁怀县商保存。华、王两家为庆祝这次大奖各自封坛入窖存酒,在1996年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召开八十周年之际国酒人推出了八十年陈酿茅台酒,其至高无上的品位堪称国酒之尊。
五、酱酒自然环境
茅台镇四面环山,一水中流,形成了空气湿度适中、风速小、日照短、霜期短、温差小的特殊自然环境,被誉为酿造美酒的"风水宝地"。气候、土壤、水质以及空气中的微生物群等,对茅台酒独特风味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实践证明:离开了茅台镇,就产不出茅台酒。原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感叹:"茅台酒比造航母神秘,航母在什么地方都能研究、生产,而茅台酒不能易地生产"。而今,从这里走向全国的酱酒填补了国内中低端酱香酒 的市场空白,广受普通老百姓家庭青睐。
六、酱酒生态工艺
在中国数千年的酿造史上,茅台镇酱香型白酒工艺复杂,尤其是茅台酒独具一格的酿造工艺最为复杂,可以从"1"到"10"来总结: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 料和两种发酵;三种典型体和"三高"工艺(茅台酒拥有醇甜、窖底、酱香三种主体香和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接酒等独特传统工艺);四十天制曲发酵;五月端午制曲;六个月存曲;七次取酒;八次加曲、堆积、入池发酵;九次蒸煮;十种独特工艺(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接酒、轮次多、用粮多、用曲多、出酒率低、糖化率低、窖藏陈酿、精心勾兑)。
七、茅台历史文化
茅台镇是酱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和中国重要的白酒产地之一。酱香型白酒始于秦汉、熟于唐宋、精于清朝,兴盛于当代。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留下了“智掷酒瓶振国威”的佳话。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过茅台,茅台镇各族人民捧出酿造的白酒为红军洗尘疗伤,茅台酒也从此与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的红色情缘。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总理指定开国庆典宴会主酒用茅台酒。此后,茅台酒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国酒、政治酒、外交酒、军酒、文化酒、友谊酒、健康酒等。
八、玉液琼浆
作为酱香酒的杰出代表,茅台酒已经成为了中国白酒的代名词,成为了代表中国白酒形象的品牌,成为唯一大规模进入外国主流社会的中国商品和盛大宴会的珍贵饮品。在对外交往中,茅台酒写下了难以计数的佳话。从1915年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先后14次获国际大奖。如今,经济中的文化因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贵州酱香白酒正在充分彰显文化魅力,不断释放文化当量,将博大精深的酒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并随着中华历史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不断与时俱进,不断焕发勃勃生机,在中华文化、世界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酱香酒文化是将其传承、生态健康、生活方式、内涵发扬。中国是白酒的故乡,而酱香酒则是白酒的典范,在民间也被称为政治酒、贵族酒。
九、酱酒传承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文化一直占据着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他是一种特殊的饮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而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其中也衍生出了酒政制度。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都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着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
中国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饮酒之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做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一种态度,不仅如此,酱香酒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美的启示与力的鼓舞。每一种酱香酒的发展,都包容劳动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奋斗,英勇献身,因此酱香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通,与大无畏气概紧密相接。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酒魂!与欧洲誉为的"酒神",甚称伯仲。也似乎可以认为,有了酱香酒,中国餐饮才得以升华为光耀世界的饮食文化。
酱香酒,做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可喜可品。
酱香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汇总,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精神的象征。